山西会馆
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)山西商人以敏锐的眼光,看好这条发财之道,在石桥沿北街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一一山西会馆。
山西会馆
山西会馆坐西朝东,分南北两院,北为关帝庙,南为戏楼,是山西客商聚会、暂住之所,也是接待过往的山西官员、商贾和老乡的地方。戏楼建在南院的最南端,坐南朝北,分前后台,能容纳3000多名观众。北院关帝庙,坐北朝南,门里东为钟楼,西为鼓楼,常有晨钟暮鼓之声传出。庙厅四壁高悬20多块匾额,均是“浩然正气”“至大至刚”“刀侔孔笔”等歌颂关帝的题词,有官员士绅所题,也有巨商大贾所赠。
大殿是山西会馆的主体建筑,宏伟壮阔,气势磅礴,结构严密。大殿东西各有配殿,东配殿供财神爷,西配殿供火神爷。殿内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,异常壮观。大殿正面神台上塑着关夫子像,面南端坐,高2米有余,透着凛然正气,令人肃然起敬。根据会馆内所存《重修关圣帝君庙记》碑、《重修庙记》碑和《关帝庙置地建戏楼志》碑记载,会馆分两期建成,先建关帝庙,后建戏楼。
明清晋商以先进的经营理念、完善的商贸格局和不懈的创富精神,造就了一段辉煌的商业历史。大汶口是商贸重地,古石桥又是汶河南北交通咽喉,这样的黄金地段,精明的山西商人如何能放过?他们在此设置会馆,不但极大地方便了山西商人聚会、迎奉乡贤、唱戏、祝寿、婚礼、兑换银票等活动,同时也促进了大汶口经济的繁荣。
来源:中央之美者有岱岳
记者丨编辑:姜晓丽
见习记者丨编辑:杨丛菲
留个言再走呗...